聯系方式
辦公電話:
0752-2819790
地址: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白泥路御水豪庭5棟106鋪2樓
13570358170 (楊小姐)
掃一掃加好友
點擊數:3132022-01-17 19:02:15 來源: 惠州環評,惠州環保工程,惠州環保驗收,排污許可證辦理-廣東清澤環??萍加邢薰?/a>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2021年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總結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核電安全監管司、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國際司以及各派出機構和技術支持單位分別對2021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22年的工作進行了展望和部署。本版特摘發部分與會代表發言,以饗讀者。
政治引領、聚焦發力,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 江光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一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業務兩手抓,統籌推進、積極作為,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黨建方面,核一司黨支部堅持政治引領,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線,以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為著力點,全面加強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業務方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抓好關于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紀檢監察建議的落實、專題匯報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和配合做好部黨組巡視等3項重要工作部署;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嚴管與服務相結合、外部監督與內部管理相結合,推動優化核安全協調機制、制定核安全規劃、提升審評效率和監管效能、完善法規標準制度和內部建設等4方面取得新成效;有序推進監測應急、核安全設備監管、人員資質管理、公眾溝通、科研管理、綜合協調保障等工作全面開展。
2022年,核一司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核安全觀,進一步提高監管質效和綜合協調保障水平,做到“七個抓好”,全面推進年度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守正創新 精準施策 做好“核安全衛士”
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 劉璐
2021年,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三司)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心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指示批示和決策部署,按照部黨組指示要求,加強后處理監管,協調保障多項特殊運輸工作圓滿完成;有力推動我國首個核電廢物的處置場建造和第一座重水研究堆退役;系統推進 “放管服”改革,將20余萬僅涉及Ⅲ類射線裝置的從業人員輻射安全考核方式改為自主考核,并向社會公開考核題庫;結合“證照分離”改革,再次下放1/4的部直管核技術利用單位,打通7萬余家低風險核技術利用單位許可下放到地市的政策通道。多策并用處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發布12項標準導則,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正式進入立法研究階段。
2022年,核三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推動核與輻射監管體系與監管能力現代化再上新臺階。推進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法等法規標準制修訂。用好十年定期安全評價成果,強化中試廠安全監管。推動核電積存廢物送交處置和早期核設施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組織電子輻照加速器、伴生礦專項檢查。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以優異成績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提高政治站位 強化風險防控
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任 張志剛
2021年,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建設全面過硬監督站 培養專業權威監督員”為總目標,圓滿完成各項年度工作任務。轄區6個運行機組、2個在建機組、14座研究堆、22個放射性廢物管理設施、6條核燃料元件生產設施、1個核燃料實驗室均保持安全狀態,未發生1級及以上運行事件或建造事件;50家核技術利用單位、11個鈾礦冶項目運行安全有序,未發生輻射事故;監管范圍內的224家國內民用核安全設備持證單位、184家境外注冊登記單位的相關活動質量受控;綜合管理以“不錯一個字、不差一個數、不掉隊一個人”為目標,公文、財務、人事、保密、安全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績。
2022年將扎實開展以下工作:加強黨的建設,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強化風險防控,加強首都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主動作為,持續完善重大活動保障工作機制;快速響應,積極落實國家核安全局工作任務;堅持創新發展,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工作;加強文件制修訂,積極推動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攻堅克難,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提升監管效率 保障核與輻射安全
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分黨組書記、主任 李京喜
2021年,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南監督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以案為鑒專項教育,認真抓好抓實巡視整改。
華南監督站統籌疫情防控和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在“2020監管能力建設年”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有效實施“2021監管效率提升年”系列措施。將年度重點工作進行分解,堅持目標導向,規范日常監督,統籌開展例行檢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創新開展“核安全文化進班組”宣貫活動,推進大修、華龍、操縱員專項組做實做精,強化風險分級管理,不斷提升監管實效。
2022年,華南監督站將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部黨組要求,接續開展“監督管理創優年”活動,以工作實績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強化依法監督 提升監督實效
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任 楊掌眾
2021年,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北監督站)以實際行動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發揚核安全精神、打造核安全鐵軍,守護西北地區核與輻射安全。
2021年,西北監督站著力落實監督職責,扎實開展三年隱患排查。全年對民用核設施單位開展24次監督檢查,出動監督力量1255人·天;對鈾礦冶單位開展8次監督檢查,出動監督力量59人·天;對核技術利用單位開展28次監督檢查,出動監督力量109人·天。積極探索監督方式,深化“四不兩直”檢查,開展示范抽查,確保監督有力有效。
2022年,西北監督站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國核安全觀,堅持不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做好巡視整改“后半篇文章”,依法履行核與輻射安全監督職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提升監管能力建設 筑牢核安全防線
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黨委書記 梁士彪
2021年,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以下簡稱核安全中心)圍繞黨和國家及生態環境部重要決策部署,攻堅克難,出色完成各類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支持任務。
核安全中心筑牢政治意識,不斷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年度工作任務有序開展。一是統籌推進核安全監管技術支持能力建設,不斷完善技術支持體系,奮力開啟核安全監管能力現代化新征程。二是全力抓好核電安全監管技術支持,保質保量完成安全審評任務,做好主責主業。三是全面加強輻射風險防治研究,做好核技術利用與放射性物品管理及處置,提升輻射環境監測和評價能力。四是持續深化安全監管技術研發,提升科研能力,完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與規劃研究體系建設。五是加速推進核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做好公共宣傳與公眾溝通,強化核安全國際交流與合作。
2022年,核安全中心將持續加強研發基地內涵建設,全力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任務,為保障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健康穩定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強化政治統領 發揮橋梁作用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柴建設
2021年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文促會)進一步明確歷史使命和自身定位,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統籌推動黨建與會建深度融合。
優化體制機制,強化基礎保障,夯實社團新發展基本框架。為肩負新的發展使命,文促會在秘書處體制機制和理事會組織機構方面開展了系統性的規劃調整,切實強化干部隊伍的專業素養并合理配置社團組織體系。
全面履行職能,深入開展業務活動,著力提升社團專業屬性。文促會立足核安全監管需求,加強與核安全領域單位的協作,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和社會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營造共建共享新格局。
2022年,文促會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做好核安全和環境文化工作的重要意義;更加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規范化、專業化水平,開啟國家級核安全社團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加強核心能力建設 提升核安全監管水平
蘇州核安全中心主任 周擁輝
2021年,蘇州核安全中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的要求,認真做好民用核設施和核安全設備審評、監管技術支持、法規標準制修訂及監管技術研究等各項工作。
蘇州核安全中心持續推進“確定論安全分析平臺”等平臺建設,打造核心技術能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筑牢安全根基,落實核電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開展風險指引型核安全監管技術研究,以適應核安全監管形勢變化,助力國家核安全局提升監管水平。
2022年,蘇州核安全中心將繼續在國家核安全局各司、項目處的領導和支持下,繼續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認真完成年度審評和監管技術支持任務,積極配合做好對各地區監督站的現場監督檢查技術支持工作。
依托業務特色 提升審評能力
上海核安全審評中心主任 陳松
2021年,上海核安全審評中心積極對接和拓展國家核安全局各個業務處及各地區監督站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支持工作業務,并獲得突破:各項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工作相比于2020年有顯著增加,并首次承擔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許可證及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相關的審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審評技術支持工作。
2022年,上海審評中心工作將依托業務特色,鞏固磨合,扎實做好各項核安全審評、監督任務;積極支持國家核安全局及地區監督站的監管技術能力提升,加強業務交流,學習審評工作經驗,促進自身審評能力提升。
突出重點 科學施策 嚴格監管
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 湯搏
2021年,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二司)緊密圍繞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目標,分析研究核電發展和核安全監管新形勢、新特點和新任務,突出工作重點,科學施策,嚴格監管,持續推進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保障了我國核電廠和研究堆建造質量和運行安全。
核二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創新工作思路,精心謀劃,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項重點工作。一是持續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二是持續推動核動力廠和研究堆相關核安全法規標準的完善,扎實做好宣貫解讀工作。三是及早研究和制定重要監管政策,積極應對監管工作的新挑戰。四是不斷推進監管技術文件的制修訂,加強核安全監管的規范化建設。五是積極做好“華龍一號”等新設計核電機組的核安全監督審評工作。六是進一步完善國家核安全局經驗反饋體系,加大核電廠和研究堆經驗反饋力度。七是加強國際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服務核安全監管工作。八是不斷推動干部隊伍建設,打造核安全監管鐵軍。九是做好日常核安全監管工作,確保全國核電廠、研究堆質量和安全 。
2022年,核二司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二是持續完善核動力廠和研究堆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三是結合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主動開展前瞻性核安全監管政策研究。四是抓緊開展監管技術文件的制修訂工作,持續推進核安全監管的規范化。五是對標先進監管模式,切實做好運行核電廠和研究堆日常監管工作。六是及時總結經驗,深入細致做好新設計核電廠和研究堆監管工作。七是推進經驗反饋體系的有效運轉,持續深化經驗反饋工作。八是積極參加核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推動國際核安全體系建設。
積極作為 深化核安全多雙邊合作
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司長 周國梅
2021年,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在部黨組和部領導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單位大力支持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外交思想與核安全觀,團結進取、積極作為,扎實推進核安全國際合作取得積極成效。
做好核安全領域公約國家聯絡點工作,履行國際義務和承諾。深度參與核安全多邊活動,為增強主動權和話語權進一步夯實基礎。深化核安全雙邊合作,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核安全系統全年參加線上線下外事活動110余次,共計420余人(次)。
2022年,將繼續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做好核安全領域公約國家聯絡點工作。二是深化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經合組織核能署的多邊合作。三是持續開展與核能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新興核電國家雙邊合作交流。
突出政治引領 依法依規監管
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任 馮建平
2021年,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統籌疫情防控和監督工作,全面推進核與輻射“兩個現代化”建設,有力保障了華東地區核與輻射安全。
華東監督站牢記政治機關定位,突出政治引領,積極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充分依托轄區內紅色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
華東監督站堅決扛起政治責任,依法依規監管,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堅持問題導向,深挖細掘,緊盯整改,全年累計投入監督力量6713人·天。召開區域協調會議,強化命運共同體建設,推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茖W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持續完善監管體系,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試行遠程監督和非現場監督,探索推進“督企+督政”監督模式。
2022年,華東監督站將繼續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國核安全觀,堅持問題導向、緊盯整改落實,依法依規開展監管,加強能力建設,運用系統思維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兩個現代化”建設。
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取得新成效
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分黨組書記、主任 陳建平
2021年,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南監督站)在生態環境部黨組的堅強領導和相關業務司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促進黨建工作實現新進步,以問題風險為指引推動核安全監管取得新成效,西南地區核與輻射安全平穩受控。
一年來,西南監督站著眼風險防范,深入推進核設施安全監督規范化,組織編制多項現場監督制度及技術程序,推動解決核設施遺留問題;不斷優化核技術利用項目監督,分類別開展不同形式監督檢查,確保風險可控;有序推進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全年開展核設施駐場監督1740人·天,開展各類監督檢查累計78次648人·天;不斷提升轄區監測能力水平,強化應急管理能力和體系建設;深化合作交流,加強與各級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部門、技術支持單位和營運單位交流合作。
2022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二是加快打造生態環保鐵軍。三是圓滿完成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四是繼續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
突出政治統領 嚴格核安全監管
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分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王仁科
2021年,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東北監督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年工作緊緊圍繞中央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開展。落實中央提出的徐大堡核電站要打造核安全領域全球標桿的講話精神,提高政治執行力。第一時間派遣監督員入場監督和到田灣核電學習。開展新型機組監督工作交流和培訓。組織例行檢查和核查5次。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政治能力。開展冬季邊境應急拉練。督導吉林省開展綜合應急演習。推動轄區三省全部建立省級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深入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強化駕馭風險的政治本領。全年累計投入1049人·天,排查各類問題425個,提出整改要求469條。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國核安全觀,落實推動核電廠履行核安全主體責任的政治責任。與兩個電廠就“落實相關核安全主任責任的難點及破局對策”進行研討,提出落實主體責任具體要求。
2022年,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嚴格監督,提升監督能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真抓實干 守正創新 全面發揮技術中心功能作用
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主任 周樹勛
2021年,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以下簡稱技術中心)聚焦“現代化”“數字化”,真抓實干推進重點工作,全力實施自身“三大建設”,實現新作為、展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在輻射環境監測領域進一步領跑全國、接軌國際。
一是自身建設展現新面貌。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制度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二是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扎實開展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海應對監測。標準起草發布數量在核與輻射監測領域名列第一。三是技術支持取得新成效。編制《“十四五”全國輻射監測體系和監測能力建設實施方案》,為生態環境部審批建設的核設施監督性監測系統、電磁類項目提供技術審查服務。四是技術指導開辟新模式。積極應對疫情、暴雨災害等困難,為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成員單位提供專項技術指導,確保全國輻射自動站數據獲取率超過97%,數據實時發布系統正常運行。五是能力建設與科研工作再上新臺階。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全力提升自身輻射監測能力。連續3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過“云比對”“云驗證”等方式與國際權威輻射監測機構保持高質量技術交流。
2022年,技術中心將提高站位、守正創新,以實干提升能力,以創新推動發展,打造“核平衛士”黨建品牌,確保輻射監測事業“十四五”邁好步、開新局。
發揮技術優勢 支撐科學決策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 顧劍峰
2021年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堅持黨建領航,打造核安全鐵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掛圖作戰、對標對表,第一時間學習中央關于核安全的相關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核安全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力支撐科學決策。中心準確把握技術支持單位的定位,持續提高專業技術能力,本著專業、高效、嚴謹、務實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審評任務,嚴格按照法規標準規范提出專業技術意見,為科學決策提供堅強支撐。
2022年,將繼續以內培外引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適應核安全監管支持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加速現有員工內部培養,吸收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打造有影響力的專業化技術團隊,提升技術支持質量,加大技術支持力度。
發揮專業優勢 做好審評工作
北京核安全審評中心主任 白晉華
2021年,北京核安全審評中心(以下簡稱審評中心)主要承擔了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和核安全技術審評兩大類任務,共開展16項核電廠審評任務、35項在役研究堆審評任務、多項監管技術支持工作。
在國家核安全局的領導與指導下,審評中心克服困難,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相關的核安全審評和監管技術支持工作取得較好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022年,中心將繼續努力,更多地承擔審評和監管任務,更好地完成核安全審評與監管技術支持工作,認真執行國家核安全局的指示,保質保量完成下達的各項任務,繼續做好技術后援工作。同時按照國家核安全局的要求,提高核安全文化意識,廉潔從業、警鐘長鳴,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審評人員技術能力,全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文章由孫浩、王珊整理,內容均有刪節。
來源:中國環境報